当前位置:首页 >> 心理百科 >> 心理科普 | 从众效应

心理科普 | 从众效应

2025/9/10 15:14:00 [发布者]何振芬 点击:56次



偶然

[现代]徐志摩


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

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

你不必讶异

更无须欢喜

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

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

你有你的   我有我的   方向



1926


·

·择业·


从众
恋爱
网络择业
人际
GG Bond逻辑意志

独立人格思维守望者方向英雄成长

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。在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之时,人们受到媒体宣传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,不考虑自身的适用情况,大量囤积特效药奥司他韦,导致该药"一药难求"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从众案例。

什么是从众效应


01

从众效应(B*********wagon Effect),也称乐队花车效应,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(引导或施加的压力),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、判断和行为,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,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“随大流”。

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,未形成完善的价值观、人生观和世界观,容易受到人格、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影响,产生从众心理。大学生选择从众是因为他们信任他人,认为他人的行为可以提升自我价值,同时他们不愿意承受与他人不一致所带来的压力。

感觉别人对你的态度有排斥和孤立

担心你的不合群会让他人觉得愚蠢

内心觉得大家都这么做,我也这么做

大学生从众效应的表现


02

(1)学习从众

大学生通常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展开活动,这就使得班级同学、室友成为群体中其他成员最重要的参照物,大学生容易通过模仿周围人而产生从众行为。即一个宿含或一个班级的同学都十分努力,积极考取英语四六级。

(2)择业从众

大学阶段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毕业后的就业方向,然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。部分大学生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来决定职业走向,最终选择一个并不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,从而产生遗憾。

(3)消费从众

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强,但需要消费的方面却比较多,再加上大学生的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,消费时容易走向误区,不考虑购买的商品是否对自己有实用价值,这就产生了冲动型从众消费的现象。

(4)网络从众

各种新媒体平台如 B 站、抖音、微博等层出不穷,大学生常常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社交活动、浏览时事热点及学习相关知识等。但是大学生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,产生以讹传讹、散布谣言等非法行为。

(5)恋爱从众

大学阶段,大学生的恋爱观是被从众心理支配的。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受到同学的影响,容易将其内化,从众谈恋爱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身心问题。

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


03

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,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。有研究认为,个休之所以选择从众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其所在的群体之中;也有学者指出,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选择从众的动机。

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的研究表明,个体态度的形成与变化需要经历3个阶段,分别是顺从、认同和内化,这理论可以解释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现象。

首先,大学生群体的内部互动性和联系性较强,处于这一群体中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,从心态上认可他人,进而产生顺从思想;其次,大学生经常以群体的形式进行活动,小到以宿舍为单位,大到以班级、学院为单位,群体在行动中会生成符合群体利益的价值观,个体倾向于认同此群体价值观并将这些行为准则内化,最终产生从众心理。

大学生的心智处于走向成熟的时期,这一阶段不同学生的能力素质差距较大。部分大学生缺乏主见,没有主观判断能力,再加上自身的能力不足,缺少自信心,就容易随大流,产生从众心理。


结语

从众效应有利也有弊。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,也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。反之,没有主见,失去个性,看见别人穿名牌衣服,自己也想购买;不自觉融入,和室友一起熬夜打游戏。一旦形成盲目从众,则会造成财产损失和技能缺乏,这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。

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培养独立自主人格和坚定意志,合理规划大学生涯,学习新闻时事,主动抵制消极的从众心理,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。